尝到厉害的准格尔汗巴图尔,迅速向中亚地区收缩。 为了一雪前耻和防备已经推进到玉门的敌人,巴图尔正在积极扩军备战。 此时俄罗斯人递过来的橄榄枝,真可谓雪中送炭,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 俄罗斯半价向准格尔出售火绳枪五万支,各型火炮两千门,战马三万匹,火药两百万斤(俄制单位),钢铁五百万斤,粮食一千万斤。 俄罗斯人开诚布公地告诉巴图尔,明国是双方共同的敌人,并许诺准格尔在与明国战争期间,俄罗斯的军事物资将向准格尔人敞开大门。 如果准格尔部要从欧洲地区进口军火,俄罗斯可以代为联络。 同时两国方情报共享,并建立战略联盟。 俄罗斯人提出的条件太优厚了,双方一拍即合。 同光元年,公元一六四六年七月,正在大明国内动荡之际,满血复活的准格尔人趁着天策军主力平叛,再次卷土重来,杀向蒙古高原。 换装后的蒙古义勇军迅速迎战,双方在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至一六四七年三月,准格尔人再次被打回了西域。 一六四七年五月,天策军从国内抽调天策军第一师,治安军八个甲字旅支援对准格尔的战斗。 同月,西北军区正式成立,第一师师长张继成出任西北军区司令员。 六月,西北军区兵分三路,全面进军西域。 九月,中路大军攻破乌鲁木齐(准格尔汗国命名,乾隆中期更名迪化)。 准格尔汗巴图尔向首都伊宁(令伊犁)撤退,并向俄罗斯求援。 十月,西北军区三路大军一路追击巴图尔,一路扫荡**,一路挺进天山南北路。 一六四七年底,准格尔汗国首都伊宁被攻破,巴图尔于逃亡途中忧愤而死,其第五子僧格继承了台吉,准格尔残部逃往中亚。 天策军暂停攻势,消化庞大的西域,自此西域再次纳入中华版图,并改名“新0疆”。 一六四八年三月,为了挽回迅速恶化的局势,并夺回西伯利亚的主导权,准备了两年多俄国正式出兵。 十八万俄军涌向西伯利亚,意图声东击西,围魏救赵,同时俄罗斯加大了对准格尔部的援助。 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技术手段,天策军用了两年的时间彻底解决了国内问题,武装镇压的过程也是扫荡旧有势力的过程。 在血的教训面前,封建势力终于低下了头,大明帝国终于完成了转型,迎来了崭新的一页,从而走向近现代社会。 按照王越制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整个大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 腾出手来的天策军开始大举北,铺天盖地的机械化部队、空军战机和飞艇部队翱翔蓝天,俄军与准格尔部简直开始怀疑人生了。 一六四八年四月至一六四九年二月,天策军在西伯利亚的多个战场歼灭俄军超过十万人,俘虏三万余人。 残余俄军向俄罗斯疯狂溃退,天策军于一六四九年五月,天策军八万大军跨过欧亚分界线乌拉尔山攻入俄罗斯境内。 俄国发布了全国动员令,惊慌失措的沙皇阿列克谢亲笔写信,向欧洲的亲戚们求援。 中亚,西北军区扩编为一个天策军师,二十个治安军甲字旅和十二个蒙古义勇军师。 四八年五月,西北军区十万大军进军中亚。 九月,准格尔汗僧格战死于属国哈萨克汗国境内,他的两个哥哥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仓皇逃往俄国寻求庇护,准格尔汗国彻底灭亡。 同月,天策军前锋距离哈萨克汗国首都突厥斯坦已仅一百公里。 西北军区司令员张继成,以天策军司令部的名义去信哈萨克汗国鄂齐尔图汗,要求将哈萨克汗国整体并入大明帝国,否则将追究他窝藏准格尔汗的罪行。 老奸巨猾的鄂齐尔图汗竟然打起了太极拳,一面敷衍张继成,一面向俄国求援。 自身难保的俄国哪里有能力救援哈萨克汗国。 到了十月,失去耐心的张继成随即发布了进攻的命令,十一月,哈萨克汗国首都突厥斯坦被天策军攻破,鄂齐尔图汗逃往哈萨克重要城市塔拉兹。 天策军衔尾追击,横扫哈萨克汗国,最终鄂齐尔图汗在南部城市塞兰被天策军擒获。 在死亡的威胁下,鄂齐尔图汗向天策军投降。 为了不占用兵力,王越通过电🂼🔆⚀报传来决定,暂时给于哈萨克汗国一定的自治权,并保留大汗。 自此,鄂齐尔图汗及其子女亲属被软禁。二十年后,哈萨克汗国再传一汗而亡。 一六四九年六月,天策军东路军攻入莫斯科,在天策军空军空降克里姆林宫的行动中,俄国沙皇阿列克谢和顾命大臣莫罗佐夫等人被生擒活捉,阿列克谢代表俄国投降。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沙皇阿列克谢虽然被俘,但俄国境内的反抗势力已退至基辅等地积蓄力量,试图顽抗。 由于天策军的战线过长,阶段性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王越已打算撤军,因此做出让步。 随即大明帝国摄政王王越与俄国沙皇阿列克谢在莫斯科签订《中俄友好条约》,史称《莫斯科条约》。 条约中,俄国承认大明帝国对西伯利亚地区拥有合法主权,中俄双方自条约签订之日起,将已乌拉尔山中段和俄哈边境为界勘定新的国界线,俄国向大明帝国赔偿白银五千万两,这笔款项可以用黄金或者其他物资抵付,共分五年还清,天策军在收到第一笔赔偿款后开始撤军。 俄国躲过了灭亡的危机,王越也需要时间巩固胜利果实,双方可谓皆大欢喜。 国破山河在,俄国在与天策军的对抗中,不但永远失去了西伯利亚,而且还丧失了三分之一的国土,可谓大败亏输。 俄国发生的事变很快传遍了欧洲各国,加几年前欧洲联合舰队兵败马六甲**,黄祸论再次被人提起,沉重的危机感笼罩着整个欧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