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特利森说道外汇问题,杜奇点点头,这确实是个难题,也不能说特利森有什么错,随着甜品送上,杜奇品尝了起来,同时开始思索如今国内的投资该怎么来。
孩趣宝在这里投资建立工厂应该没有问题,毕竟和那些考察团不一样,起码原材料简单,不需要像那些企业一样进口。
在杜奇陷入沉思之后,还在演奏小提琴的女孩结束了演奏,特利森礼貌的鼓掌,杜奇见状也跟着鼓掌。
这个演奏者微笑鞠躬,特利森叫来服务员,给了几张兑换券,示意这是那位女孩和这服务员的小费。
杜奇在这个时候也道:“好吧,看来那些考察团的企业也只是为了国内的退税还有贷款这些优惠才来的,不过不管怎么说,他们这次的投资也算是成功了,我想他们将来一定会感谢自己做出来的决定的。”
耸了耸肩膀,特利森道:“老板,真的不知道你对于这个国家的信心到底哪里来的,难道就因为你也是华人,这些天老板你似乎都很开心。
但和你不一样,那些家伙都觉得来到华夏,就仿佛来到地狱,其实他们许多家都不会过来重要人物,很可能就让一两个倒霉蛋代为管理,至多到香港多请几个华人罢了。”
付账之后,特利森笑着说:“多亏了老板,我算是了解了为什么这里这么喜欢种纸,之前那个考察团的强森和我说,考察团的一个女翻译,他只用了一百。”
心中略微有一些不爽,但没有表现出来,因为这就是现实,即便是二三十年后,这种事情依然不少见。
当然,随着华夏的发展,华夏人也有资格对其他国家的人做出来同样的事情,这实际上就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这个世界歧视是无处不在的,杜奇的成功一开始被报道出来的时候,那些报纸上大多都是不可置信,不相信华人能够成功,一直到现在,这种声音在杜奇的耳边消失了不少,但许多人心底根深蒂固的想法却很难改变。
回归正题,通过和特利森的聊天,杜奇总算是知道了,现在欧美的跨国公司到底是怎么看华夏市场的了,还有为何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欧美西方的跨国公司、大企业,他们就很少到华夏直接投资,至多蜻蜓点水般设个办事处,华夏区总部还往往设在香港。反而是港台不少中小商人,他们或出于乡情、或想短期获利,投资不少。
关键就在于——科学投资!
如果按照此时华夏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商业分析,确实不是投资的好去处。而港台那种盲目的投资,完全就是一种赌博。然而结果就让人啼笑皆非。领先一步的基本都赌赢了,而讲科学的反而捶胸顿足。
很无奈,这时代的华夏,就是一个奇迹之国,违反了几乎所有的科学规律。
不过到底该怎么在国内投资,杜奇在接下来几天并没有乱跑,而是收集了华夏的大量报纸开始阅读,然后去街头巷尾和普通的居民百姓聊天,大概一周之后,心中的想法渐渐地成型……
杜奇很快找到了特莱公司的代表,对于杜奇这位美国的传奇人物,对方实际上早就知晓了,之前也试图拉一些关系,只是杜奇和他们的行程完全不同,交流的也不多。
结果经过了双方的交流,两家一起重新制定了一个合作计划,那就是杜奇和他们一同投资,他占据70的投资份额,双方一起合力扩大投资规模,建立了一个名为德莱机械集团的企业,专门负责这次对中投资。
杜奇按照自己的思路提供了一个计划建议,说起来也并不复杂。无非华夏落后太多,就算是欧美被淘汰的,到这里依然算是先进。
这些考察团的企业在欧美算是稍微落后,那样的话,用那些已经被淘汰的机器,换取考察团准备拿出来的稍微落后的机器,那投资成本几乎等于零。至于生产效率?华夏会缺少工人吗?
其他还有就是出点小钱,奖励本地供货商,或者与对方合作,投资布局上游,让他们提供合格的零配件,节省零配件进口的费用。
降低技术标准,生产专供本地的中低档机械,也能降低销售价,甚至能向要求不高的第三世界国家出口……
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华夏吃了亏,没有引进先进技术。但在这件事上,反而是最合适的。投资团赚了钱,这些人也会更加用心,甚至吸引其他眼红的投资商,形成竞争,不断的引进先进技术和追加投资。而雇佣工人的增加,更是能帮助不少人就业。算是变相做了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