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野不得不把话题拉回来:“汽车明天就能见到了,先讲讲别的事。”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台湾收回来了,缴了不少船,金陵宝船厂总算是闲下来了,我叫他们停制军船,重新筹建郑和宝船。”
卫依依知道这是准备开海禁了,定了定神,认真地望着宣野。
宣野也看着她道:“我想选派一批人去欧洲留学。”
卫依依知道这件事他已经准备了好久了,内书堂里只有一开始象征性地教了一点满文蒙文,后续的重点全都放在英、法、德、俄语上面了。
她点点头道:“你心里有人选么?”
她心里清楚,这些人必定要出自内书堂和南怀仁的教会学校还有国子监。
宣野沉吟了一下,指节扣了扣炕桌道:“太监。”
卫依依有些疑惑:“啊?!”
居然不是三处各自选取么?
宣野委婉道:“这一去数年,我怕他们回不来。”
卫依依沉默下来。
不是回不来,他是怕他们不肯回来。
太监无法成家,不会在当地娶妻生子扎下根来,他们的身份受人鄙夷,除了回到大清,回到宫廷之中,别无选择。
而且,这些古人门户之见颇深,许多技艺的失传都源于什么传子不传媳,教会了学生,饿死了师傅等等。但太监便没有这个顾虑,他们本来就不会有自己的后人。
她恍然发觉,这件事或许在宣野三年前成立内书堂的时候便已经决定好了。
如今讲出来,不过是期望得到认同而已。
她静默了半晌,道:“你之前叫小朴子随施琅去福建,也是为了这个?”
“小朴子?朴宗昌?”宣野随意道:“他啊,他本来就擅长行舟,天生的领航员,不应该被埋没。”
这话让卫依依舒坦许多,宣野的确是带了目的在培养他们,但也确实对他们每一个人都关注过,因材施教,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希望他们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不必拘泥于宫闱。
卫依依点点头道:“我知道了,我去探探他们口风罢。”
她看着宣野,郑重道:“我还是希望,他们是自愿前往的。”
比如小锅子这样的,没什么大出息,一心只爱吃的,他若是不愿意,也不应该去强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