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浩然当没看到大哥的威胁,直挺挺的问道:“臣弟听闻朝中正在为官制革新而辩论不休,今日不见动静是已经有了结果吗?”
没有结果,只是大家不想当着你的面讨论而已。
皇帝与众臣默默的望着他,现在这趟水已经够浑的了,不管是皇帝还是朝臣都不希望更浑。
显然齐浩然不是体贴的人,他依然坚持的回望众人。
站在他背后的范子衿眼珠子一转,当即出列道:“此事还在议论中,不知道荣亲王有何见解?”
皇帝和群臣都去瞪范子衿。
范子衿八风不动的站着,与其总想法把浩然撇开,还不如让他把这池子的水搅得更混一些,反正现在也是他们落下风,再怎么说浩然也是站在他们这边的。
范子衿看了皇帝一眼,表达自己的意思。
齐修远默默地看着他:难道你忘了浩然无差别攻击的属性?
范子衿:敌方人数比己方多,反正最后受伤的是他们多就行了。
范子衿很光棍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齐修远只好选择旁观。
齐修远一默认,范子衿立刻道:“朝中诸公还在商议,不过此时是反对的人多,赞成的人少。”
齐浩然就很直接的道:“本王觉得这官制革新很不错,反对的人为何要反对?”
那理由可就多了去了,没有哪一个官制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缺点,而且在革新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官员以权谋私的现象,因此大家的反对理由也是很充分的。
并不是所有反对的人都出于私心,也有部分人是从国家安稳的角度考虑的,此时革新的确不是最好的时机,或许再过二十年,大齐国泰民安之下,贪渎之风渐盛之时,若到时他们还能活着,他们肯定不会反对。
朝臣们知道荣亲王听不懂拐弯的话,因此为了减少矛盾,这一番话说得很直白。
单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官员只列数了革新的弊端和新官制的缺点,而另一部分从时局出发的官员则是语重心长的对荣亲王表示,不是他们不支持革新,而是还未到时候。
齐浩然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他自己自己反应慢,脑容量有限,所以总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此时他虽然恼恨这些人欺负他老婆孩子,但也依然认真的听了他们的理由。
他虽然不比别人聪明,却并不笨,听了半天很快就分辨出哪些人是为了国家而反对,哪些人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反对。
齐浩然先对为国家忧心的官员道:“本王不知道什么治国的大道理,但我去岁才从北地回来,西地我也去过,诸君可知那里的百姓情况?”
众人沉默,他们从两地来往的奏折可窥探到一些,但那毕竟是官员写在纸上的,真实性尚且可考,何况全面性?
齐浩然就叹道:“在北地,一县之名就有两种叫法,有大周留下的称谓,还有大金改的名字,这不算什么,偏大周时该县属于南府,大金时却又划归了北府管辖,该县辖下的村子更是属于过南府,也属于过北府,如今新官上任,要么都抢着要该县,要么就都推拒,所属不定,那县里的百姓就拿不到赈济的粮款,更拿不到耕种的种子,农具与耕牛,甚至连勘测分田都不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