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告退。”
苏轼脸上写着失望,转身离去。
文彦博没有看他,继续看着桌上的公文。
苏轼出了文彦博的班房,环顾四周。
政事堂里,只有王存,文彦博的班房,章惇,蔡卞的在青瓦房。
静悄悄的,连一点脚步声都没有。
苏轼立刻回想到了以前的政事堂,充斥着各种声音,大大小小,来来往往的官吏,几乎没什么顾忌,为了国政,你争我吵,互不相容。
苏轼迈步,没有去熟悉的地方,因为那些地方都被改变了。
他来到了通政司,将写好的奏本,递给了沈琦。
沈琦在元祐及以前位置不高,这也是他能留在京城的原因,因此与苏轼并不熟。
他接过奏本,按例准备备案,然后呈送政事堂。
但他只是匆匆扫了眼,就脸色立变。
这道‘上皇帝陛下书’,看似是谏言,有理有据的分析,实则内容充斥着‘反对’二字。
这可是,当今官家亲政以来,尤其是改制朝廷后,第一个六部尚书,朝廷大员,公然尚书反对新法!
沈琦神色慢慢恢复,拿着奏本,看着苏轼道:“苏尚书,我与令弟有旧,你现在收回去,我就当没看到过。”
第一个六部尚书公然反对新法,可以清晰的预见,苏轼即将面临着什么。
在神宗朝,你或许可以全身而退,但在当今,吃够苦头,压抑了无尽愤怒的‘新党’,会将冒头的苏轼给撕碎!
苏轼淡淡道:“我不会收回。”
说完,苏轼就面无表情的走了。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可能会遭到的报复。
章惇,蔡卞等人的品性没有什么问题,但即便没有私人恩怨,不涉及权力争斗,在朝廷大政的方向上,他们会将所有阻碍,毫不犹豫的踩在脚底!
坐在马车里,苏轼心头感慨无数,忽然又洒脱起来,笑着自语道:“我这辈子,潇洒不得,如意不行,逆水行舟,终究是行人。也罢!也罢!”
驾车的马夫无所觉,驾着马车,稳稳当当的返回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