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儿说现在要求越来越高,光梳头扎辫子还不行,还要讲故事,像个孩子似的。
“晚上我给你梳头扎辫子。”他保证道。
宝妤终于满意了,嘴角勾起,露出一个见牙不见眼的笑容来,“那我就去了。”
说话间第二道菜也炒好了,宝妤端盘盛上来,锅底简单刷了几下开始兑水烧羹。
嫂嫂喜欢羹,奶奶不在,哥又是一家之主要去挣钱,嫂嫂怀孕生孩子都是她照顾的,对嫂嫂的习性十分了解。
嫂嫂偏爱喝酸的,木耳,一点点切片的蘑菇,再加上番茄,鸡蛋丝,挨个下锅,红薯淀粉勾芡,搅匀待锅里冒泡后添上盐,然后出锅。
宝弈抽出灶下的柴火,插入堆成小山的烟灰里,宝妤也拍了拍身上,和宝弈一前一后端着菜出了厨房。
院里嫂嫂已经收拾好了桌子,瞧见他们出来,带着庆儿一起坐好等着开饭。
庆儿是哥和嫂嫂的孩子,喊她姑姑,如今已然五岁,会叫人了。
嫂嫂经常哄他,让他喊话,一声一声软软糯糯的‘姑姑’出口,宝妤听得心都融化了似的,十分舒坦。
有些明白当年奶奶的感受,奶奶说那时候家里实在太穷,多添一双筷子,便是雪上加霜,但是她跟在屁股后面一口一个‘奶奶’,叫奶奶不忍心再把她丢回去,只好收养。
风水轮流转,没想到有一天,她扮演着奶奶的角儿,也被人当成长辈,追在屁股后面香甜可口地喊‘姑姑’。
今儿炒了肉,庆儿很爱吃,他不捣乱,安安静静享用,饭桌上便是一片祥和。
也许是都知道上山的事,气氛还有些沉重,不晓得保持了多久,快吃完时嫂嫂才问,“必须去吗?”
哥哥放下筷子,拉她去一边解释,他们显然一早的时候讨论过,没能完全说服嫂嫂。
嫂嫂不太想让他们去,担心那一队人都没回来,会是什么未可知的危险?
她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哥哥很严肃的告诉她,村里往上翻三代都是亲戚,门里头的人,不能不管。
他小时候也出过意外,房子塌了被砸在下面,都是大家伙冒着风险救他上来的。
别人如此对待他,他自然也不能坐视不管别人,总之非去不可。
嫂嫂说不过他,最终还是压着担心同意了,宝妤洗碗回来的时候,嫂嫂已经替他俩收拾好了东西,无非是些面饼,刚去村口买的。
村口有家买烧饼的,靠山吃山,上山打猎的多,有时候顾不上,便会直接买些回去,方便。
除了面饼还有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包括俩人的弓和箭,宝妤也有。
宝妤背上弓箭,带着包袱,和宝弈一同去了门外,临走前迟疑片刻,拉了拉嫂嫂的袖子,对着闷闷不乐的人保证,“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