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微微一愣,抬起头,有些诧异的看着张达:“哦,他们怎么都来了?”
张达闻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小心翼翼的看了朱祁镇一眼,然后又急忙收回目光,低头看着地面。
“咳咳,那带朕出去看看吧!”
朱祁镇虽然没有注意到张达的小动作,但心里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咳嗽了两声以掩饰内心中的尴尬。
只要他不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
出了船舱,朱祁镇一眼便看到了聚集在通州港口的数百文武百官,以及随处可见的全副武装的士卒。
船队靠岸,率先下船的是随行护卫的国安司、国情司以及禁军精锐,紧接着就是朱祁镇。
朱祁镇带着紫芙和万贞儿缓缓下船,港口上的众文武百官纷纷跪地叩首,高声道:“臣等恭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朱祁镇笑着对这里的朝廷文武重臣们摆了摆手。
群臣谢恩起身。
“这段时间辛苦诸位爱卿了!”
朱祁镇看着杨士奇等人,开口道。
杨士奇看着朱祁镇,劝谏道:“陛下,只要您没事,臣等就是再辛苦也值得!”
朱祁镇心里清楚,他从徐州偷偷脱离南巡大队的事肯定引起了杨士奇他们的反感,但他却毫不在意,笑了笑,道:“朕只是想趁机了解一下民间百姓的生活状况罢了,阁老不必担心!”
“……”
对于朱祁镇微服期间的所作所为,杨士奇早就已经通过杨荣发回来的奏折了解清楚了,虽然他主张发展内政,但对于边疆,那也同样十分看重。
自从宣德年间和蒙古战了一场之后,双方便不再有大战发生,蒙古也不再轻易招惹大明。
朱祁镇和杨士奇、杨荣以及张辅等人商议一番之后,决定在通州城修整一夜,于第二天一早再启程返回北京。
宣德十年五月二十五日一早,朱祁镇便乘坐着四轮马车带着朝廷的文武百官返回北京城。
回到北京城,朱祁镇自然少不了被张氏召去训诫。
清宁宫内,朱祁镇规规矩矩的站在殿中,低头耷耳的聆听着张氏的训诫。
最后,朱祁镇一脸郑重的对张氏开口道:“皇祖母的教诲,孙儿谨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