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因为导弹本就属于一次性用品的缘故,不管电机还是电池,都不用考虑多次的反复使用,就是一次性的制品,所以不管电机功率,还是电池能量密度,都比正常使用的反复充电的电池强上了许多,毕竟一次性的碱性电池,比起可充电的蓄电池容量大,电压高,不是很正常吗?
哪怕它的体型小,电机也小,然而只驱动总质量不超过十公斤的小型导弹,动力依旧充沛得有些过分。
所以在导弹刚刚改平加速不久,还没有飞出五十米,就在弹体的前方激发出超越音速的激波,它一头就钻了过去,然而它还在持续加速中,很快就变成天空中的几道细线,再也看不清楚了模样。
再然后,两三千米的距离转瞬即过,不过由于它的速度太快,已经来不及刹车了,就那么直接从目标的高空一掠而过,再看时候,已经在目标的十公里之外。
方文的额头顿时冒出了冷汗,幸亏发现得还算及时,这时候导弹的速度在电涡轮发动机的持续推动下,已经超过了四倍音速,只差一点点,就将超过自己这架飞机上面搭载的通讯基站的通讯范围。
这也是习惯了手动操作,视距内攻击的弱点,一旦换装了新式的武器,总有几分反应不及的感觉。
毕竟不是寻常弹药,讲究的是瞄准,发射之后就完全是听天由命,只看瞄得准不准罢了。
而导弹讲究的是发射后的控制,甚至控制比发射工具更为重要,在失去了电磁波这种应用最为广泛的物理现象后,一切都变得束手束脚,放在末世前,这种导弹不管是红外引导头,还是雷达主动制导,都有发射后不管的效果,可现在,没有更适合用来扫描引导的理论或现象出现之前,就只能依靠光学工具,比如导弹头上的电视引导头,利用它和机载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双重判断目标,保证不会造成错失。
这又不是视距外的远程导弹,能用地形和卫星导航,其实这么短短的距离,使用惯性制导的普通炸弹更好用,毕竟在低速状态下,无动力的制导炸弹更容易操作一些。
然而随着光缆线路的不断铺设,基地的有效通讯范围也在迅速扩展,到现在已经有有百多公里,通讯基站覆盖的范围更是高达数千平方公里,而且随着基地工程机器人的不断开拓,这个范围还在以飞快的速度在推进着。
这样广大的范围,得到遭遇攻击的消息,再派飞机救援,以直升机最高六百公里的时速,已经有点远水不解近渴的感觉了。
而最新喷气式飞机虽然已经超越了音速,不过它的攻击方式同样乏善可陈,除了现代战机早已淘汰的机炮类武器,现在的电磁枪械其实就是机炮的变种,只不过由于它使用的是细长的针状子弹,载弹量有了显著增加,可用这东西对付地面目标,就算有了辅助瞄准,在高速飞行的飞机上,能击中,真的就只依靠信仰了,装备它,其实就是为了打空战,对付那些近在咫尺的敌人,毕竟和导弹比起来,子弹真的很便宜。
所以对地攻击,就只剩下两个选择,炸弹,或者导弹。
比起价格昂贵,总共也携带不了多少发的导弹来说,价格便宜量又足的普通炸弹,才是对付丧尸之类毫无制空能力的生物的首选。
然而一旦遇见那种比较强悍的对手,普通炸弹的精度还有杀伤力,就异常不足了。
这个时候,导弹就成了首选的远程攻击手段,它可以搭载各种弹头,从普通的高爆炸弹,到号称穷人核弹的云爆弹,必要时甚至可以搭载核弹头,威力巨大。
机载的空对地导弹和基地的地对地导弹自然不能比拟,除了都能在通讯范围内,由主脑引导之外,威力也是天差地别,毕竟要考虑到飞机的承受能力,主要用于飞机在通讯范围外侦查的时候,对付那些难以应付的敌人。
而基地的导弹就没有这样的限制了,只要有需求,造得多大都可以,末世前射程上万的洲际导弹也是可以做出来的,可惜失去了末世前环绕着地球的导航卫星指引,打不到目标,没有任何的意义。
而且导弹都是无人驾驶,设定目标后,不需要执行其他任务,所以飞行速度可以很快,最快可以达到十倍音速以上,这样几百公里最多也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抵达,可以有效支援前线的战事。
这还是导弹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无论方文还是灵儿,都把这次的导弹发射当做实战检测,出一点问题总是在所难免的。
而且就算导弹有着目标的影像,不过它一旦脱离了通讯基站的联系,没有了引导,单凭自己简陋的计算机体系,想要依照这点影像再找回来,基本上就相当于天方夜谭了。
幸好这一切还来得及补救,给机载计算机增加了一个自动引导的指令,已经越飞越远,只剩下一点航迹的导弹们,猛然一个翻身,划过一个巨大的弧线,翻转着飞了回来,只不过飞行的高度从原来的四百余米,升高到七百多米。
意识到导弹的速度过快,后面的导弹发动机开始反转加速,这也是电动涡轮发动机的优势,紧急关头,甚至可以直接反转,虽然这样会对电机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然而对于一次性的物品,又没有维修的价值,坏了也就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