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村陈老大夫又捡了个人回村。驴车摇摇晃晃地把人拉回去的时候,有村民看到,诧异他为何带个死人回来——全身血乎乎的,连脸都看不清。
陈老大夫揩一揩颊边的汗,叠声向邻里解释“人还没死,还有一口气儿呢”。当时陈老大夫正领着小徒弟上邬山采药。小徒弟捏一根路上捡的树枝,不情愿的懒惰的心情被这根比往日捡到的都要笔直修长的木条安慰许多,嘴里哼着小曲,无所事事地挥扫脚边草丛以驱蛇,冷不丁有一布条轻轻落到脸上,小徒弟觉得痒,抓一抓脸,不当回事地随手拂开,竟打到一只人手!
他抬头一望,腿都软了,颤着声叫“师父”。陈老大夫循声赶来,发现一人奄奄一息地趴伏在傍石而生的桐树上,正下方还有星星点点干涸、发暗的血迹。
两人借来一辆驴车,合力把人抬到上面,没采到药是小事,日后还能找霍药郎买;人命可是说没就没。小徒弟驱车赶驴,不时回头看一看身后的人,生怕他最后那口气被不慎碾过的小石头颠没了。
此人头部的伤势尤其严重,小徒弟帮师父把他的头发剃光,辅助师父为他治疗。
谁也没有抱十足的希望和把握他能活下来。
从他的怀里一点一点地捡出碎玉的时候——即便碎得透彻,沾满血污,也能看出那原本是一块好玉。师徒二人都在猜测他的身份,虽忐忑是否会因此惹上麻烦,但救人的急切的心不容他们多想。
许是阎王放他一马,这人好歹捡回一条命。除去没了以前的记忆,身体的其他部位都日渐好转。他的痊愈离不开小徒弟的精心照料,为此师父还夸赞了他一番。
令人唏嘘的是那人仍旧想不起来自己是谁,从哪里来,怎会受重伤。经过几月的相处,大家也都认为他并非歹类——傻里傻气、木木楞楞地,扔进狐狸窝里都会被灰溜溜地赶出来。他每日把不止如何报答救命之恩挂在嘴边。小徒弟眼睛嘀溜嘀溜地转,试探地向他索要那捧碎玉块中较大、尚可另行加工的一块。只看那人一愣,低头凝视手心半晌,脸上是茫然。
他的心里莫名袭来的悲伤和不舍。
小徒弟正想他是否舍不得,他便把那块碎玉递给了他,还问他够否。师父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医治此人的这几月,馆内并不无损失。
总“诶、喂”地叫人,到底不合礼数。陈老大夫见他实在想不起自己的名字,便告诉他救下他的经历,提出日后以“木同”为名。
木同欣然接受了。
木同对陈老大夫一家感激不尽,无以为报,殷切地在医馆打下手。他看着清瘦,力气竟出乎意料地大。小徒弟惊叹他哪儿来的牛劲儿。他随口便答“从前搬书搬出来的”。话毕连他自己都愣了,心里接下未出口的另外半句——“举水盆都不在话下”。
眼前人黯然伤神的模样让小徒弟不忍再问。他神经再如何大条,也做不出来揭人伤疤的坏事。
他从前一定吃了不少苦,难怪记不起过往,或许是不愿想起来吧。小徒弟这样想。
同他相处的这段时日,陈老大夫一家人数不清起夜的时候,看到过多少次他孤零零地坐在院子里,茕茕的背影使众人不忍靠近、出声打扰。
——除了霍药郎。
霍药郎名叫霍子骥,与木同同病却不相怜——霍子骥单方面的。
小徒弟是受人三分颜色便要开染坊的猴性子。可他对着整日笑脸迎人的霍子骥,却跳脱不起来。
霍子骥笑起来眼角有细纹,是爱笑的人方有的痕迹。小徒弟看着他那黑黢黢的眼睛,怎么也不觉得他实际真有肉眼看起来那么亲和。
这种人走进狐狸堆要被夹道欢迎、受“狐”景仰的。小徒弟腹诽道。奈何霍子骥名副其实,见多识广,采药很有一手,小徒弟也不得不佩服他。
从他的姓便可看出,他本不属于陈家村。和木同一样,他也是被陈老大夫救过命的。那时山匪猖獗,常常埋伏路边,打劫勒索,扰得民不聊生。霍子骥便是受害者之一。只是他醒来也忘了许多从前的事,唯独记得自己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