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曹操的那封手书便出现在了孙权的手中,诸葛亮作为荆襄使节,亲赴江东,于孙权面前言明,各家诸侯休养生息三年时光,大汉丞相已耐不住寂寞了。
孙权看过曹操书信,震怒不已,于堂上对曹操暗谋庐江之事,连声咒骂。
“当我江东可欺乎?若不是我那妹婿,曹操诡计,几欲得逞!”孙权说罢,目视诸葛亮道:“孔明军师此来,莫非是欲连我江东,共抗中原?”
诸葛亮闻言摇了摇头,心中却对孙权对庞山民的称谓有些腻歪,二人同官拜公侯,孙权总以庞山民妹婿相称,莫非时至如今还搞不清自家位置,这江东又比之荆襄,又有何强处不成?
想到此处,诸葛亮微微一笑,对孙权道:“荆襄近年来风调雨顺,安心发展,并无征战之念,且吴侯见曹操手书,莫非心中,对此书信真伪毫无疑惑?”
诸葛亮说罢,孙权讪笑一声。
韬光养晦数年,孙权也明白如今天下三足鼎立,欲开疆拓土,必然要拉一个,打一个,江东与荆襄之间有着姻亲关系,些许旧怨早已淡漠,至于曹操书信真伪,孙权并不在乎,而诸葛亮的到来,却给了孙权一个用武的借口。
被诸葛亮一语道破,孙权略显尴尬,周瑜见状,对诸葛亮笑道:“孔明,山民算计,瑜已知晓,若我江东用武,你荆襄欲谋划何处?”
闻周瑜之言。诸葛亮笑而不语,孙权却一头雾水道:“莫非荆襄亦要用兵中原?”
诸葛亮颇为诧异的看了周瑜一眼,对周瑜道:“公瑾又是如何知晓我荆襄打算?”
周瑜闻言笑道:“皆因这曹操手书。若非荆襄欲用兵中原,又何须将这曹操信笺,交由我主观之?三年以来,天下间少有征战,然而这等表面上的和平又能维持多久。我主与山民皆胸有大志之人,更不要说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丞相了,北地曹操已迁都邺城。再无须担心圣上于你荆襄兵锋所指,且匈奴,乌桓被曹操所破。中原已渐渐恢复往日雄风,虽荆襄强于商贾贸易,可是只论军力,荆襄与中原只在伯仲之间,孔明此来,便是欲以这曹操书信,引我江东征伐之心,一旦江东用武,荆襄大军亦可闻风而动,此联吴抗曹之计。周某又怎会不知?”
三年已过,江东周郎风采不减,只凭只言片语,便可将荆襄打算,分析的**不离十。闻周瑜侃侃而谈,诸葛亮赞许的看了周瑜一眼,微微点头道:“的确如公瑾所言,只是公瑾莫要忘却,我主现下选择联曹,联吴皆可。而你江东,可联曹操?”
周瑜闻言,猛然醒悟。
庞山民经营荆襄,一直以来并未与两家诸侯深度交恶,然而无论是青州一役,抑或是更为久远的寿春一役,江东两伐中原,皆有落井下石之嫌,曹操虽未对江东用兵,只因江东水军震慑,若无强横水军,这三年来,曹军铁骑怕是早已踏上江东土地了。
如此看来,诸葛亮此来,除联结江东外,亦是在提醒江东当摆正位置,勿要令庞山民狠下心来,抛却姻亲情谊,连曹伐吴。
周瑜还未及答话,孙权却心中急切道:“孔明先生,以山民义气,怎可能联结曹操?”
“也只是亮随口言之。”
诸葛亮并未于此事上与孙权细说,却总要让孙权心中警惕,莫要再如从前那般,吃相过于难堪,若两家联结,同伐中原,胜算极大,江东便是弱势,好歹也休养生息三年之久,江东军马难以攻城拔寨,若说只拖住曹操军力,总能做到。
周瑜见孙权闻诸葛亮言语,大惊失色,不禁笑道:“主公勿忧,孔明此言,只危言耸听,既然卧龙先生都肯亲赴江东了,又怎会再往北地,联结曹操?”
诸葛亮闻言亦笑,对周瑜道:“亮只是想让吴侯知晓,如今荆襄,奇货可居!”
“的确是奇货可居……”孙权闻言轻叹一声,心有戚戚,对诸葛亮道:“那先生以为,我江东当如何用武,莫非再如之前那般,跨海一战?”
“非也。”诸葛亮笑着摇了摇头道:“亮以为,合肥,寿春皆吴侯所欲。”
“兵出庐江么……“周瑜口中喃喃,继而思索强占合肥,寿春等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