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李道宗看来却是万万不行的,太宗皇帝之所以心心念念易储推晋王上位,是认为李承乾做不好一个皇帝,而晋王李治却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能够将朝政把持手中游刃有余,归根究底,太宗皇帝是想要这个帝国一日胜似一日,越来越好。
而太宗皇帝为何至死都未曾颁布易储之诏书?就是因为顾忌易储会使得原本的东宫派系与朝堂格格不入,待到将来晋王登基,亦会明争暗斗,斗争不止,以至于将帝国根基消耗殆尽。
现在若是任由李承乾出京,岂不是正应了太宗皇帝的担忧,与太宗皇帝的心意背道而驰?
为了太宗皇帝的遗愿,他愿意背负万千骂名,哪怕遗臭万年。
宇文士及心悦诚服,居然躬身施礼:“郡王心系社稷、志存高远,不惜以己身之荣辱成就帝国之传承,老朽远远不及,既是心存崇敬,又是自愧不如,惭愧,惭愧。”
李道宗视如不见、充耳不闻,对于这等“捧杀”的小把戏置之不理。阯
“诸多关中驻军皆由郢国公您联络,不知此番究竟有几人能够起兵逼近长安牵制房俊?”
若房俊彻底击溃左屯卫肃清玄武门外,那么接下来必然全力攻伐玄武门,而自己本以为柴哲威收拾掉右屯卫基本不会出现问题,所以只在玄武门留下两千人,现在柴哲威全军覆灭,这两千人如何抵御右屯卫的猛攻?
一旦玄武门失陷落入房俊手中,则房俊完全将太极宫隔绝开来,自己这边欲退无路,更不会有人前来增援,等于陷入死地,只能全力攻打武德殿,有进无退、向死而生。
况且,他从不敢认为攻破武德北门便可顺利攻陷武德殿,陛下敢于放纵晋王大军自潼关一路抵达长安城下,又岂能没有其余的准备?
太极宫内,必然还有一股足以承担预备任务的武装力量……
宇文士及摇摇头,叹气道:“若柴哲威顺利击溃右屯卫,现在估计至少有五支军队开赴长安进入玄武门与吾等并肩作战,但眼下柴哲威溃败,右屯卫兵威赫赫,局势复杂、胜负未分,怕是无人敢于冒险,大多会继续观望下去。”
这就是柴哲威兵败导致的最坏结果,只要玄武门重新落入房俊手中,谁有信心能够从其手中夺回?阯
没有十足的把握,绝对不会有人甘冒奇险。
原本计划之中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如今陡然生出波折,不得不说,房俊放弃率军死守太极宫反而潜回右屯卫的举措等于打在七寸上,即将“群起而攻之”的局面被硬生生掐断。
极有可能成为这一场兵变的胜负手……
*****
神禾原。
左武卫数万大军缓缓而行,在距离圜丘三十里处停下,就地安营扎寨,任凭晋王一再派人催促尽快赶到圜丘会师,程咬金却我行我素、不屑一顾。
营帐内,程咬金一边负手看着舆图,一边听取斥候自各方探听回来的情报。阯
当听到房俊潜回右屯卫挫败李大亮的策反阴谋,组织军队抵抗左屯卫的时候,程咬金忍不住嗟叹一声:“柴哲威必败无疑……说来也是怪了,这房二好似柴家兄弟的克星一般,只要有他在,柴家兄弟便一事无成,柴哲威这样的草包如何能够打得过北征西讨所向披靡的房二?晋王奇差一招啊。不过话说回来,上回柴哲威兵败,全赖巴陵公主入宫说情陛下才放他一马,但坊市之间皆传言是巴陵公主先求了房二,然后房二才向陛下谏言放过柴哲威……不知是真是假,如若是真,那巴陵公主或许还真就付出了不菲之代价,嘿!”
帐内一众左武卫将领相顾无言,那等风流韵事是真是假又岂是能够拿到中军大帐来说的?
程咬金眼睛没离开舆图,又问:“薛、刘、郑三家联军现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