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哥特哈德?兰普莱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两本:一本是1985~1🉤986年完成的三卷版《中世纪德国经济生活》。该书史料丰富。研究的范围较为集中,在书中,他详细记述了莫塞尔河流域与莱茵河流域中部地区的经济生活和发展状况,本书为他本人赢得很高的声誉。另一本12卷本的《德意志史》,这是一本争议很大的书。
兰普莱西是位史学革新者,他在校内创设的文明史和世界史研究所,原本只招收三四年级的学生。但当知道蔡元培是“清朝翰林”,便破例招他入学。受他影响📀,1910年至1911年,蔡元培还从事🝎文明史和世界史的学术研究。
蔡元培通过与德国著名教授们的💹🖱“亲密接触”,接受了西方式基本的严格学术训练,形成了自己对现代学术规范以🆋及大学教育模式的基本认知。
因旺盛求知欲所产生的“滚雪球效应”,使蔡元培在德国的求学变得十分广博。🜼学问的门类太多了,既要广博,🞎📁🗹又要一门深入。他博而学之,是为了精深做预备。
蔡元培在《自写年谱》中写道:“我向来是研究哲学的,后来到德国留学,觉得哲学范围太广,想把研究范围缩小一点,乃专攻实验心理学。我看那🆎🎘些德国人所著的美学书,也非常喜欢。因此,我🃡🙔就研究美学。但美学理论,人各一说,尚无定论,欲于美学得一彻底了解,还须从美学史研究下手,要研究美术史,须从未开化民族的美术考察起……”
从上面这段话也可看出,这应该是蔡元培毕生提倡美学的发端。在莱比锡大学期间,蔡元培选读了几门美学课程,业余时间常常参观当地美术🈘馆、博物馆。
他还💚练习过钢琴🅃🜴和小提琴,观看了大量的话剧、小歌剧,对美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在《自写年谱》中回忆:“我于讲堂上既常听美学、美术🄗史、文学史的讲演,于环境上又常受音乐、美术的熏习,不知不觉地渐集中心力于美学方面。”
蔡元培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的“goehe所著《fu》”,即🔮🄁歌德所著悲剧《浮士德》。
歌🗥🝫德(17491832)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浮士德》的创作一直延续了60年之久,是其付出毕生精力的巨著。这部作品概括了自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欧洲近300年的历史,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知识分子探索真理的过程,深刻描绘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生活。
蔡元💚培很喜欢这部作品,他不但购买原著,观看原剧演出,还选修了“歌德之戏剧”、“歌德《浮士德》注解”等课程,甚至去体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
如他在《自写年谱》中写道:“德国最大文学家哥德氏(goehe)曾在来比锡大学肄业🆉🍫,于其最著名剧本《弗斯脱》(浮士德)中,描写大学生生活,即在来比锡的奥爱摆赫酒肆中(ue
bch)🀘☩🂄。此酒肆为一地底室,有弗斯脱博士骑啤酒的壁画,我与诸同学亦🔖🀥常小饮于该肆。”
正因为蔡元培对《浮士德》如此喜爱,故在博物馆看到有关于作品的壁画明🔖🀥信片卖时,立即购买,并寄给朋友一起共享。
好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这使蔡元培在欣赏歌德作品中得到了更深刻的体验。
蔡元培说🀘☩🂄自己“到40岁,始专治美学”,指的就是他在德国游学的🍜🄆时期。🔖🀥
191🄗♓🄗♓2年,他首先将“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美育的名字,是民国元年我从heichee
ziehu
g(德语)译出,为从前所未有”,“美育者,孑民在德国受有极深之印象,而愿出全力以提倡🏳🞉者也”。
蔡元培后来主张的“美育为学”、“德智体美”四育、“以美育代宗教”等,显然萌发🆕🏛🚶、形成于德国游学时🁨🈐期。
蔡元💚培在莱比锡留学之时,也正是德国大学教育如日中天的鼎盛时期。他在上课读书之余,显然也非⚹常关注德国的大🈣学。
他曾翻译了一篇题为“德意志大学之特色”的文章,发表在1910年🂣🐤🁸第11期的《教育杂志》上。
这篇文章是当时著名哲学家包尔森的名著《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的绪论。包尔森在其中比较了德国⚹与英国和法国大学的特点,指出德国的大学“为研究科学之实验场,而🃇🕯一方且为教授普及专门知识高等学科之黉舍,此为德国大学之特质……故德国大学之特色,能使研究教授,融合而为一”。